2025-08-孙宇晨真的很值得学习(八月小结)
白日做梦
最近在听孙宇晨 2015 年在喜马拉雅的音频课程——财富自由革命之路,我只想尊称一声(孙哥,绝不是孙割)。这里并不是说里面的课程思考在今天有多超前,而是放在十年前,孙宇晨能有这样的认知真的是太牛了,课程中展现出来的孙哥的能力我觉得有太多地方值得学习了。录课的他 25 岁,听课的我 30 岁,我觉得差距好遥远。
为什么我突然去听这样一个课程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工作好累,我觉得保持现在这样的状态太难太难了,很想一夜暴富,毕竟 X 圈充满了暴富神话,虽然我不参与,但是看别人暴富也能过过瘾,所以不小心点进去看了眼,然后被孙哥的才华吸引了,很需要学习这种乐观向上、持续学习、积极行动的态度,但又在「要努力」和「想躺平」之间反复横跳。
我的工作
最近两个月(till 2025-09-10),也许是我自工作以来最忙的时间。这里有很多原因带来的,外部、内部都有,导致我陷入了一个非常紧急的项目中,加班不计其数,内部 CodeBase 代码提交都发黑了(对应 GitHub 的清清白白[1]),压力真的好大。
这段时间的工作让我真的意识到我可能真的不应该羡慕别人的高薪,很多同事真的挺拼的,积极有能量[2],而我持续一段时间就觉得要发疯,必须得要休息。普通人能控制的其实只有自己的努力,大多数获得不错成就的人,工作其实还是挺努力的(当然其实也包括我,只是我还没混出什么东西),然后鉴于我根本没有办法持续保持努力,我觉得我应该改变思想,不去羡慕别人的高薪和成就,我真的好像躺平啊,就等着有一天被 35 岁优化[3]吧。
我的职场第一课
在封闭开发结束后,本以为是迫不及待想要回家带娃,却没成想错过了飞机✈️,以至于和一个产品同学一起在机场逗留了两个小时。在聊天的过程中,我发现我们的工作可能玩的不是同一个游戏,这里的游戏指的是职场规则。
所谓的两个游戏本质上是来自于评价体系的多元化。自学校毕业之后,社会再也不是单一维度指标(分数高?),尤其在工作中,就以绩效评价为例:大家做得事情都不一样,业务产出也很难说有同一个标准,所以造就了【行为上努力干】->【产出上干得好】->【最终收获上结果好】 并不是一个线性过程。尽管早有预期,但真听完之后还是有不小的震撼。
首先讲讲我以前是什么状态。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还不错的执行者,领导安排的任务我能干得不错,但和领导的沟通却很少;此外在 3 - 7 月期间,作为 Agent 方向负责同学协作几个同学一起做项目,但总觉得自己在项目排期上做得非常不好。因此整体上我是一个还不错独立贡献者,但想要真的在职场上有发展可能性不大。
产品同学和我聊了很多,我听到的很多关键词都是 XXX,YYY,ZZZ 等,这些 XXX 是一些大佬的人名,而我几乎都没有听过,产品整合资源做事情能力确实强。尤其是讲一些关系的时候,工作方式和行为,我就像是在听小说一样津津有味,但同时让我对职场道路更加悲观,感觉低职级搞技术的关系都太 NAIVE,还有太多东西要学习。(其实我还听佩服这个同学的,我比较佩服能出:“我觉得有意思的让我加班也行”的人,有机会其实还可以再听一次)
其他
怎么这次写得乱七八糟,感觉最近加班把脑子加坏了。甚至到了今天(教师节)我又久违的心脏刺痛了一下,我觉得有点慌了,想着早点走回家睡觉,但拖着拖着发现已经可以公司报销打车了。
本文后续也会更新于 公众号-chaofa 用代码打点酱油
这次没时间 blog 提交了,回家半小时随便写了一篇糊弄下
附录
最后
最后欢迎来探讨对世界的认知,基本全网同名 chaofa用代码打点酱油 (推荐)